返回 家教资讯 上海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不松懈不动摇 全力以赴做好20

2010/4/8 9:22:00 浏览:791 来源:上海家教网

??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2009年11月20日)

 

今天,教育部在这里召开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当前形势,明确目标任务,全面部署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刚才,蕙青同志宣读了《关于通报表扬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5个单位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别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最近,国务院领导同志几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早动手、早部署,切实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认真总结2009年工作经验,进一步做好2010年的工作,我讲两个问题。

  一、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地和各高校超常规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并深入有关省市、高校视察,鼓励广大毕业生到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发挥才干;要求各地和高校大力开展就业服务,帮助毕业生了解政策,掌握信息,疏通就业渠道,加强困难群体帮扶,使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创业。年初,国务院先后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大政策,推动各地和有关部门抓好政策落实。

  (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地方政府强力推动、全社会大力支持,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央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共同促进毕业生就业,形成了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地党委、政府以空前力度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办文件的配套措施,全力抓好政策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关社会团体和用人单位主动出项目、出资金、出岗位,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教育系统勇挑重担、全力以赴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陈希同志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提出“非常时期、非常决心、非常举措”的工作要求,牵头制定出台了落实国办文件精神的19个文件,包括九大方面、70多条新的政策措施;与往年相比,今年出台的政策文件之多、涉及方面之宽、措施力度之大、惠及学生之广都前所未有。

  各省级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承担了最主要、最直接的责任,在落实 “一把手”工程,出台配套政策,狠抓政策落实,千方百计开拓就业市场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进一步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了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四)应对危机、促进就业、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制度创新。一方面着力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以应对危机为契机,着眼长远,积极推动相关领域的制度改革与创新。一是以启动科研项目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一支以合同制管理为基本模式的专职科研队伍。这是温总理在北航视察的时候提出来的,无论是对于学校的科研还是学生的就业都是有利的。二是以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培养模式改革。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地调整研究生专业结构,更多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三是以积极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为着力点,推动高等教育适应现代服务业需要,强化实践教学。四是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基本政策体系,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入伍的规模,加快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是我国军队建设上的重大举措。五是以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为契机,创新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六是巩固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力度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通过以上六项措施,直接解决70多万名应届毕业生就业,并在制度改革和创新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具有深远意义。

  同志们,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积极进展,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得益于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作为、深入挖潜和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得益于教育系统以高度的责任感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真抓实干和全力推动;得益于社会各界对毕业生就业的鼎力支持和倾情相助。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向辛勤奋斗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关心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上呈现企稳向好的势头,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据有关方面预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将延续,我国宏观就业形势仍很严峻。同时,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高校毕业生就业牵涉到很多方面,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怎么看待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关系到怎么看待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工作以及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等等。为提早谋划好、部署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了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力争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确保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相关领域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通知》对做好2010年的工作提出了八方面要求,我想借此机会,着重强调以下六点。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的重要决策,充分体现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具有的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对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深刻领会。一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今后我国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高等学校要适应和服务于这一转变,把各类人才及时输送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持。二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人民服务,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在600多万大学生身上,寄托着600多万乃至上千万个家庭的殷切希望。做好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就是我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表现。三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高等教育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毕业生就业状况,事实说明,如果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多数难以就业,就不能说这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是高的。人民群众也不会认同、不会选择这样的高校,从而这样的高校也就不可能科学发展。四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高校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知识层次高、活动能力强、社会影响大,能否使他们较好地实现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决不能掉以轻心。

  (二)巩固和完善政策,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一是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中央项目的规模;各地要因地制宜,积极实施地方“特岗计划”。二是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三是要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这是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事情,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及早启动2010年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将国家和地方对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优惠政策及早传达到毕业班学生,力争高校毕业生参军人数比2009年有较大增长。四是各省级主管部门要积极探索出台鼓励毕业生下基层的新政策。积极协调当地财政等部门加快制定地方性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办法。要统筹研究为农村基层输送大学生的招生、培养和就业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并尽快完善相关政策。五是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开辟新的基层就业领域,特别是充分考虑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作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发社会工作岗位,探索实施大学生社区就业计划。

  (三)加强创业教育,优化政策环境,力争实现2010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在全国就业群体中,高校毕业生无疑最具有创业的潜在优势。各地和高等学校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有关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努力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要大力加强创业教育,一方面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积极举办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社团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二是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新政策。省级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并配合有关部门,力争出台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并在工商注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简化程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三是要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新的支撑平台。各省级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资源,扶持大学生创业。各高等学校也要积极整合资源,特别注重依托大学科技园等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建立创业实习基地以及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教育培训、配备创业导师,在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今后一个时期,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质量,优化结构,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一是要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应努力满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行业、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重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相关行业需要服务;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行业企业的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各类院校都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二是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2010年将加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积极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启动研究生、本专科生专业目录和专业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各省级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也要加大人才类型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入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加强对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规律性研究,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采取措施予以调整。三是要大力开展就业实习实训,建立稳定的、能满足教学和就业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高等职业院校要全面推进“双证书”制度和“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毕业前有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也就是刚才发言同志讲的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四是要进一步把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对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估中,要进一步加大就业状况指标的权重。

  (五)全面加强就业指导,努力把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一是要加快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开拓就业市场。要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及校友等资源,为毕业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信息;2010年教育系统举办的网络和现场招聘会场次和岗位数要比2009年有明显的增长。二是要普遍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积极创造条件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的女大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要摸清底数,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六)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各省级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的重要决策,深入研究2010年毕业生就业的新情况,提出新举措,明确新要求,并全力抓好落实。一是要继续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省级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靠前指挥,一抓到底。各省级主管部门要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完善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积极开辟新的就业渠道。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把就业工作作为高校发展的大事来抓;要全员动员,明确任务分工,逐级落实责任制。二是要加强就业政策和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各省级主管部门要强化职责,分片包点,深入高校,对薄弱环节和薄弱学校加强督促和分类指导,推进政策和工作的落实。三是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要把新闻宣传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把新闻媒体作为推动就业工作的重要力量,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积极宣传促进就业的政策、取得的工作成效和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要高度关注舆情动态,保持与新闻媒体的良好沟通,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同志们,2009年我们以应对危机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及相关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上海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5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