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3 14:46:00 浏览:1326 来源:上海家教网
简朴的书桌上摊开好几本在审读的外校中文系博士论文,隔着黑框老花镜,是两本不同版本的高中教材《语文》。“今年‘挂靴’了,但如果再尽一点微薄之力,能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所帮助,就感到很欣慰了。”昨日,在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柯汉琳教授的家中,我们听到这位从1997年到2009年连续10多年担任广东高考评卷语文科科组长的“评卷专家”真情流露,“评卷子那么多年,从中发现的问题,确实令人产生一种焦虑感”,尽管今年不再担任评卷科组长,但仍然会做质量检查工作,一边“把关”,一边继续关注中学语文教学。
【关于考题】
广东考生语文素养并没有大提高
南方日报:高考对中学教学往往有一个指挥棒的作用。从1999年试点实施“3+X”至今,广东高考经历了4次比较大的改革。语文考题是否也随着这些改革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学教学改革有什么作用?
柯汉琳(以下简称“柯”):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从“X科”的设立到取消,语文考题也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变化,2004年起,广东开始自主命题;2007年起,根据新课标的课程结构,试卷增设了“选答题”,同时取消了原来一、二卷的分割(但仍有主观题和客观题)。从分数分布看,主观题分数逐步增加,客观题分数逐步降低。总的说,十余年来语文卷命题内容比较稳定,有所革新,稳中有变,但变化不大。
高考对中学教学影响巨大,可以说,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中学教学的神经,因此,命题关系重大。这些年语文卷命题内容总的来说是朝着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发展,积极因素是在增强的。
南方日报:每年高考,社会都对作文题高度关注。11年间,高考作文题目有没有一种明显的变化趋势?您怎样评价这11年来的高考作文题?
柯:多年的深层关注使我产生了一种焦虑感:中学生在作文内容、表达能力等方面普遍都存在较大的缺陷。如针对一个命题,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切题、紧扣题目;作文内容空洞,甚至有的学生都不能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也不够准确;语病、句病屡见不鲜。
10多年来,作文命题有所变化,但变化不大。1999年到2007年连续9年采用话题作文,到2008年才出现了标题作文,2009年的文题像话题作文,但没有明确标明,客观上淡化了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界线。今年(2010年)的作文题《与你为邻》在题型形式上类似于去年,但难度比去年大点。
南方日报:透过语文评卷,您觉得11年来考生的平均答题水平是高了,还是低了?
柯:老实说,广东考生答题的平均水平按我个人的期望水平(当然是根据高中毕业生应具有的水平为依据)来说属于中等,与全国各省份的平均水平比较也大体如此。
答题总体水平的高低可以参考平均得分。如2004年主观题各大题平均分刚刚及格,2005年至2009年基本不及格;古诗鉴赏平均分自2004年以来基本不及格;历年作文平均分差距不大,但自2004年以来,只有2008年的平均分超过了40分(满分为60分),其他年份都没达到这个分数,从实际情况看,优秀作文、特别出彩的作文逐年减少,到了近几年几乎很难拿得出手,少之又少。
可以说,十几年来,虽然客观题的得分有所上升,但广东考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并没有大的提高。考生的答题水平亟待提高,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应用、作文等尤其要加强。
【关于评卷工作】
“双评”差距在六分以上的要“三评”
南方日报:评卷老师的工作十分辛苦,特别以前还是纸质试卷。现在好些了吗?
柯:评卷老师确实非常辛苦,尤其是语文科,连续10多天下来,晚上还要经常加班,而且报酬比较低。如果计较利益,许多人可能不会参加评卷工作,大家主要是作为一项任务、出于责任感来参加这个工作的。
现在有空调,有电脑,在大教室里改卷,评卷场所的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很多。但高考评卷本身关系到千家万户,责任重大,老师们的压力是依旧存在的。
南方日报:主观题评卷,比如说作文,难免“各花入各眼”。怎样保证到一种公平性?
柯:每个人对文章水平的优劣高低都有不同的见解,古今皆然。但客观标准是存在的。高考作文的评价就必须用这个客观标准(体现于评分标准)来统一评卷老师的认识,评卷老师必须遵守这个标准、规则进行操作。
为了确保公平,多年来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除了组织小组长提前试评外,从2008年起实行全体评卷老师上岗考核制度,即在正式评卷前抽出若干份题组已评定分数的试卷,让评卷老师试评,凡能达到误差在规定范围内的,才允许正式进入评卷;其次,作文坚持采取两位评卷员“背靠背”评分的方法,即评卷员并不知道自己要评的文章被其他评卷员打多少分,如果两人评分差距超过六分,则由第三者再评,然后取相近者的平均分;如果差距仍超过六分,则再评。特殊情况由小组长、题组长、科组长裁定。这种“背靠背”评分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需要三评的
【关于个人】
评卷人手上的一分可能会影响一个考生的一生
南方日报:在评卷的时候,如果出现有争议的卷子,您这位组长是怎样定夺的?
柯:评卷员手上的一分,可能会影响一个考生的一辈子,所以我们都讲“认真”二字,一直实行三级监控的管理方式,保证差错率的最小化。如果出现了争议卷,我一般自己先审阅,心中有个分数,再找有关的组长和质检员讨论,最后集体确定应给的分数;有时我也直接把自己的意见提出来要求题组更正。
南方日报:您觉得广东高考这根指挥棒,未来该指向哪里?
柯:高考这根指挥棒对中学教学的导向作用是人所共知的。高考作为大学选择培养对象的途径,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仍有其存在的理由。在当前的国情下,高考也许是大学录取学生的最好办法。
因此目前要探究的是这根指挥棒怎么指挥得更合理、更科学。我认为,语文考试内容应加大主观题分量,加大鉴赏、理解、分析、应用的分量;文本阅读加强整体性体验和分析;作文命题应更灵活、更具挑战性,同时应加大问题的文化含量,等等。
比如说作文,国外一道小学生作文题问兔子、大象基因结合生下来的下一代会是怎样,十分富有想象力。而我们的高考作文题往往太容易,有的难度甚至还不如中考题目。
记者谢苗枫 张胜波 曹斯 刘倩
相关
别了,X科!
今天,“3+文/理科综合”新高考里的“综合”粉墨登场。换言之,在广东实施了11年一直争议不断的“X科”,正式告别江湖。
1999年,广东成了全国高考改革的先行者,率先试点“3+X”,并开始了较高密度的改革。但在11年大改4次的历程中,备受争议的“X科”一直是“保留项目”,直到今天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在“文/理科综合”中,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由这一科目取代“X科”意味着同一类别考生所考科目从此再无区别,也不会再出现同类型考生反映某一科目偏难、导致选考这一科目吃亏的“投诉”。
与去年覆盖了六个科目的“文/理科基础”相比,今天开考的“文/理科综合”考试时间为2.5小时。由于是全新的科目,没有谁比谁“更有底”,但无论如何分值高达300分的“文/理科综合”必然成为每一名考生的“必争之地”。
因为这一改革,今年的高考将缩短一天考期,在今天结束。有人说这是一次新的“减负”,有人却摇头“叹基础变难”。“变”的结果需要实践去验证,“不变”的是,广东高考的改革巨轮必然不断前进。